抑郁發作可通過臨床癥狀評估、量表篩查、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等方式診斷。抑郁發作通常由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心理社會壓力、慢性疾病、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抑郁發作的核心癥狀包括持續兩周以上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或快感缺失。伴隨癥狀可能涉及睡眠障礙、食欲改變、注意力下降、自責感或反復出現自殺念頭。臨床診斷需滿足至少兩項核心癥狀加兩項伴隨癥狀,癥狀需顯著影響社會功能。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評量表SDS和PHQ-9問卷是常用篩查工具。HAMD由醫生評估,重點關注情緒、軀體癥狀和認知功能;PHQ-9通過9個問題快速篩查嚴重程度,得分≥10分提示需進一步評估。
需詳細詢問癥狀持續時間、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記錄既往抑郁史、家族精神病史。特別注意甲狀腺疾病、腦血管意外等軀體疾病史,以及糖皮質激素、干擾素等可能誘發抑郁的藥物使用史。
包括神經系統檢查排除帕金森病等器質性疾病,觀察面部表情、言語速度和肢體活動等精神運動性改變。甲狀腺觸診和心肺聽診可鑒別甲減、慢性心衰等可能表現為抑郁的軀體疾病。
常規檢測甲狀腺功能、血糖、肝腎功能和電解質水平。腦電圖或頭顱MRI適用于首次發作伴意識障礙者,排除顳葉癲癇、腦腫瘤等病變。抑郁癥診斷需排除物質濫用或器質性疾病導致的抑郁狀態。
診斷過程中需結合心理評估與軀體檢查,建議記錄情緒變化日記輔助判斷。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改善情緒,飲食注意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魚、核桃等食物。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自殺風險時需立即轉診精神科,藥物治療可考慮舍曲林、文拉法辛或米氮平等抗抑郁藥,認知行為療法和人際心理治療是有效的非藥物干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