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與風熱是中醫對感冒的兩種常見分型,主要區別在于病因、癥狀表現及治療原則。風寒感冒多因受涼引起,風熱感冒常由外感溫熱邪氣導致。
1、病因差異:風寒感冒多因氣溫驟降或淋雨受涼,寒邪侵襲體表;風熱感冒常見于氣候溫暖季節,風熱邪氣通過口鼻入侵。兩者發病機制不同,風寒屬陰邪,風熱屬陽邪。
2、癥狀表現:風寒感冒以惡寒重、發熱輕為特征,常見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風熱感冒以發熱重、惡寒輕為特點,多見有汗、咽喉腫痛、鼻塞黃涕。舌苔方面,風寒者苔薄白,風熱者苔薄黃。
3、脈象區別:風寒感冒脈象多浮緊,反映體表受寒邪束縛;風熱感冒脈象多浮數,體現熱邪亢盛狀態。脈診是中醫鑒別兩者的重要依據。
4、治療原則:風寒感冒需辛溫解表,常用麻黃、桂枝等藥物發散風寒;風熱感冒宜辛涼解表,多選用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兩者用藥方向截然不同。
5、調理方法:風寒感冒宜喝姜湯發汗,注意保暖避風;風熱感冒可飲菊花茶清熱,保持環境通風。飲食上風寒忌生冷,風熱忌辛辣。
預防感冒需根據季節變化調整起居,風寒高發季注意增添衣物,風熱流行期避免人群密集處。適度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傳統養生功法能增強衛外功能。出現持續高熱、呼吸困難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