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的疾病復雜又多樣,而且危害和影響都是巨大的,每年死于心內科疾病的患者不計其數,不管是什么疾病的出現,一般的治療方式都是藥物,常用的心內科藥物主要有降壓、抗心衰藥,他汀類降脂藥,抗心絞痛類藥物等。
心內科的疾病復雜又多樣,而且危害和影響都是巨大的,每年死于心內科疾病的患者不計其數,不管是什么疾病的出現,一般的治療方式都是藥物,對于心內科這類疾病也是如此,那么,心內科常用藥物都有哪些呢?
一、降壓、抗心衰藥
1、鈣拮抗劑(CCB):降壓療效和幅度相對較強,對老年患者,嗜酒患者效果較好,并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用于心衰,竇房結功能低下或心臟傳導阻滯患者。東方人對CCB反應更好,耐受更佳。
注意:當發生心衰合并有高血壓或者心絞痛時,CCB宜選用氨氯地平或者非洛地平,長期應用安全性高。
2、ACEI類(ACE):特別適用于伴有心衰,心梗后,IGT或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禁用于:高鉀血癥,妊娠婦女,雙側腎動脈狹窄患者,Scr大于225μmol/L。(心梗后EF小于50%者必用)。
1)雅施達(培垛普利):高血壓:4mg,高血壓伴冠心病:8mg口服一天一次,心衰:2-4mg口服一天一次,一般從2mg一天一次開始,逐步加量4mg*10片三代飯后服,可改善動脈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的降壓藥。
2)必利那(貝那普利):10-20mg口服一天一次,小于40mg/d,10mg/片降壓最好與噻嗪類利尿劑合用。治療期間應監測白細胞計數,出現面部浮腫(血管水腫)或膽汁淤積型黃疸時應停用洛汀新,雙通道代謝。
二、他汀類降脂藥
他汀類降脂藥主要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該類藥物通過抑制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從而阻礙肝內膽固醇的合成。另外,他汀類藥物還可增強肝細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表達,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
由于膽固醇合成酶有晝夜節律,肝臟在夜間合成膽固醇能力最強,因此建議在晚間或臨睡前服用他汀類藥物,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
三、抗心絞痛類藥物
心絞痛發作高峰一般為上午6時至12時,而抗心絞痛藥物的療效存在晝夜節律性。
目前臨床上常用抗心絞痛藥物包括鈣離子拮抗劑、硝酸酯類和β受體阻滯劑等,這些藥物若在上午使用,可明顯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缺血,而在下午服用的作用強度不如前者。所以心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來時馬上服用抗心絞痛藥,從而起到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