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生存時間因人而異,積極治療和科學管理可顯著延長壽命。疾病進展速度、并發癥控制及生活方式調整是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
動脈粥樣硬化的預后與血管受累范圍密切相關。早期僅累及冠狀動脈時,通過規范用藥和血運重建手術,患者可能獲得與健康人群相近的生存期。常用藥物包括他汀類降脂藥、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嚴重狹窄可考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或搭橋手術。若已出現多血管病變或重要臟器供血不足,需嚴格控制血壓、血糖等危險因素,此時10年生存率約為60%-70%。
合并急性心血管事件會顯著影響生存質量。發生心肌梗死后5年生存率約為75%,腦梗死后3年生存率約50%。這類患者需強化二級預防,定期監測頸動脈超聲、冠脈CTA等檢查。心功能不全患者需長期服用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必要時植入心臟復律除顫器。
日常管理對延緩疾病進展至關重要。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每日攝入500克新鮮蔬果,限制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戒煙可使心血管風險在1年內下降50%,限酒每日不超過25克酒精。保持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腰圍男性不超過90厘米、女性不超過8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