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臼可能導致劇烈疼痛,但一般不會直接引發暈厥。疼痛程度與關節損傷嚴重性相關,部分患者可能因疼痛刺激出現短暫性血壓下降。
1、脫臼疼痛的生理機制:
關節脫位時周圍韌帶、關節囊及神經血管受到牽拉或撕裂,局部組織釋放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質,通過神經傳導引發銳痛。疼痛強度與損傷程度呈正比,肩關節等大關節脫位疼痛感更顯著。急性期常伴隨肌肉痙攣性疼痛,被動活動時痛感加劇。
2、暈厥發生的特殊情況: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可能出現在嚴重疼痛刺激下,多見于疼痛敏感體質人群。此類暈厥屬于神經反射性短暫腦缺血,與體位性低血壓或情緒應激有關,并非脫臼本身直接導致。兒童關節脫位時哭鬧過度換氣也可能誘發暈厥前兆。
3、需警惕的并發癥表現:
若脫臼伴隨開放性傷口或大血管損傷,失血性休克可能引發意識障礙。頸椎脫位壓迫椎動脈時可能造成腦供血不足,這類情況需立即醫療干預。疼痛性休克在骨科創傷中極為罕見,通常需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
發生脫臼后應立即制動患肢并用冰袋間斷冷敷,避免嘗試自行復位。上肢脫臼可用三角巾臨時懸吊,下肢脫位需保持平臥位轉運。恢復期需循序漸進進行關節穩定性訓練,加強周圍肌肉力量。飲食注意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C促進軟組織修復,避免吸煙飲酒影響血液循環。關節完全康復前禁止負重或劇烈運動,定期復查評估韌帶愈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