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腸胃不好可通過調整飲食習慣、補充益生菌、適度運動、腹部按摩、藥物治療等方式改善。腸胃功能減退可能與消化酶分泌不足、腸道菌群失衡、慢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征、藥物副作用等因素有關。
1、調整飲食:
選擇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山藥泥、蒸南瓜,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飲食。少食多餐減輕胃腸負擔,每日進食5-6次,單次攝入量控制在200-300克。烹飪方式以燉煮、清蒸為主,食物溫度保持在40℃左右。
2、補充益生菌:
酸奶、納豆、味噌等發酵食品可改善腸道微生態。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枯草桿菌二聯活菌等制劑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持續補充4-8周能緩解腹脹、腹瀉癥狀,配合膳食纖維攝入效果更佳。
3、適度運動:
每天進行30分鐘太極拳、散步或八段錦,促進腸蠕動。餐后1小時進行順時針腹部按摩,力度以皮膚輕微凹陷為宜。避免久坐不動,每小時起身活動3-5分鐘。
4、慢性胃炎:
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藥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上腹隱痛、餐后飽脹等癥狀。奧美拉唑、鋁碳酸鎂、瑞巴派特等藥物可緩解癥狀,需配合碳13呼氣試驗明確病因。
5、腸易激綜合征:
可能與內臟高敏感性、腦腸軸失調等因素有關,典型癥狀為排便習慣改變伴腹部不適。匹維溴銨、曲美布汀等調節動力藥物可改善癥狀,認知行為療法對焦慮誘發的癥狀有效。
建議每日飲水1500-2000ml,優先選擇溫熱的陳皮水或大麥茶。每周進行3次低強度有氧運動,避免飯后立即平臥。長期消化不良需進行胃鏡及腸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可能。注意記錄每日飲食與癥狀變化,就診時提供詳細病史有助于精準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