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出現齲洞可能由口腔清潔不足、高糖飲食、牙釉質發育不良、細菌感染、唾液分泌減少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窩溝封閉、補牙、根管治療、嵌體修復、拔牙等方式治療。
1、口腔清潔不足:
日常刷牙不徹底或未使用牙線清潔牙縫,食物殘渣在牙齒表面堆積形成牙菌斑。牙菌斑中的產酸細菌分解糖分產生酸性物質,長期腐蝕牙釉質導致齲洞。建議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潔兩次,配合牙線清理鄰接面。
2、高糖飲食攝入:
頻繁攝入糖果、碳酸飲料等高糖食物為致齲菌提供代謝原料。細菌分解蔗糖產生的有機酸使口腔pH值低于5.5,造成牙體硬組織脫礦。減少精制糖攝入,食用奶酪、蘋果等食物可刺激唾液分泌中和酸性環境。
3、牙釉質發育缺陷:
兒童期維生素D缺乏或氟化物攝入不足可能導致牙釉質礦化不全,抗酸能力下降。發育不良的釉質表面存在溝裂或凹陷,更易滯留菌斑。妊娠期保證鈣磷攝入,萌牙期使用含氟牙膏可增強釉質抗齲能力。
4、變形鏈球菌感染:
致齲微生物變形鏈球菌通過黏附素附著牙面,分解糖類產酸導致牙體組織溶解。齲損常發生在咬合面窩溝或鄰接面,伴隨冷熱敏感癥狀。臨床采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菌斑,嚴重者需去除腐質后復合樹脂充填。
5、唾液分泌減少:
舍格倫綜合征或藥物副作用導致唾液量降低時,口腔自潔作用減弱。唾液緩沖能力下降使牙齒長時間處于酸性環境,增加齲齒風險。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必要時使用人工唾液替代治療。
預防齲齒需建立均衡飲食結構,控制每日糖分攝入在25克以下,優先選擇全谷物和新鮮果蔬。選用含氟牙膏配合小頭軟毛牙刷,每三個月更換刷頭。每年進行專業潔牙和涂氟處理,青少年可考慮窩溝封閉。出現牙體缺損或冷熱刺激痛癥狀時,應及時就診避免齲損深入牙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