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出血可能由牙齦炎、牙周炎、齲齒、外傷性刺激、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過口腔清潔、局部處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
1、牙齦炎:牙菌斑堆積刺激牙齦導致紅腫出血,與口腔衛生不良有關。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配合牙線清除牙縫殘留物,定期洗牙去除牙結石。牙齦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
2、牙周炎:長期牙齦炎發展為牙周袋形成,伴隨牙齒松動和咀嚼疼痛。采用齦下刮治術清除深層菌斑,局部涂抹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牙周翻瓣術適用于重度牙周組織破壞病例,術后需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3、齲齒損傷:齲洞邊緣銳利劃傷牙齦或侵蝕牙髓引發疼痛。復合樹脂填充修復缺損牙體,深齲需進行根管治療清除壞死組織。避免用患側咀嚼硬物,冷熱刺激可能加重敏感癥狀。
4、機械創傷:牙刷毛過硬、剔牙不當造成牙齦機械性損傷。選用軟毛牙刷采用豎刷法,外傷出血可用無菌棉球壓迫止血。義齒卡環壓迫需調整修復體邊緣,避免反復摩擦黏膜。
5、系統性疾病:糖尿病、白血病等導致凝血功能障礙或免疫力下降。需監測空腹血糖和血常規指標,維生素C缺乏者需補充柑橘類水果。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應咨詢醫生調整劑量。
日常飲食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K的菠菜、西蘭花等綠葉蔬菜,避免過燙或辛辣食物刺激口腔黏膜。適度咀嚼蘋果、胡蘿卜等硬質食物有助于清潔牙面,但急性炎癥期應選擇溫軟食物。出現持續出血或劇烈疼痛超過三天需及時口腔科就診,妊娠期牙齦出血需排查激素水平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