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指從胎盤娩出至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孕前狀態的6-8周時間,是產后生理功能恢復的關鍵階段。
1、時間范圍:
產褥期通常持續6周,剖宮產可能延長至8周。這一時期以生殖系統變化最顯著,子宮從分娩后約1000克逐漸縮小至非孕狀態的50-60克,子宮內膜基底層細胞再生修復形成新的功能層。惡露排出是觀察子宮復舊的重要指標。
2、生理變化:
產婦會出現多系統適應性改變。循環系統血容量在產后72小時內增加15%-25%,隨后通過利尿作用逐漸恢復;血液高凝狀態可持續至產后2-4周。泌尿系統因孕期潴留的水分排出,產后24小時尿量可達2000-3000ml。消化系統胃腸張力約需2周恢復,易發生產后便秘。
3、乳腺功能:
產后2-3天出現生理性乳脹,垂體催乳素分泌增加促使乳汁分泌。初乳含豐富免疫球蛋白,7天后轉為成熟乳。哺乳行為通過神經反射促進縮宮素釋放,既利于乳汁排出又加速子宮收縮。
4、心理調適:
產后3-10天可能發生產后心緒不良,表現為情緒波動、易哭泣。約15%產婦會發展為產后抑郁癥,與激素水平驟降、社會角色轉換有關。家人應提供情感支持,避免言語刺激。
5、護理要點:
保持會陰清潔,順產傷口每日用碘伏消毒2次。室內溫度維持在24-26℃,濕度50%-60%。飲食遵循"精、雜、稀、軟"原則,推薦鯽魚豆腐湯、紅豆粥、核桃黑芝麻糊等食療方。產后康復操應從腹式呼吸開始,逐步增加凱格爾運動。
產褥期需保證每日優質蛋白質攝入量達80-100克,雞蛋、瘦肉、深海魚都是良好來源。適當補充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預防貧血。避免長時間臥床,產后6小時即可翻身,24小時后嘗試下床活動。注意觀察體溫、惡露性狀及子宮底高度,如出現發熱、惡露異味或子宮壓痛應及時就醫。堅持母乳喂養每日8-12次,哺乳前后清潔乳頭。保持每日7-8小時分段睡眠,與嬰兒作息同步。產后42天需進行婦科檢查評估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