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織炎屬于較嚴重的皮膚及皮下組織感染性疾病,需及時干預治療。該病由細菌感染引起,可快速擴散并伴隨全身癥狀,延誤處理可能導致膿毒癥等并發癥。
一、疾病特點與危害性
蜂窩織炎常見致病菌為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部位表現為皮膚發紅、腫脹、疼痛及皮溫升高,邊界呈彌漫性。病情進展時可出現發熱、寒戰等全身癥狀,嚴重者可能發展為壞死性筋膜炎或敗血癥。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及下肢靜脈功能不全者更易出現重癥感染。
二、臨床分級與治療措施
輕度病例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可通過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藥物包括青霉素類、頭孢類或克林霉素。中度感染伴隨發熱或淋巴管炎時需靜脈輸注抗生素。重度病例出現皮膚壞死、水皰或全身中毒癥狀時,需住院進行清創手術聯合廣譜抗生素治療,必要時進行膿液培養指導用藥。
三、日常護理與預防
急性期應嚴格臥床休息并抬高患肢,避免壓迫感染部位。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接觸傷口前后需規范洗手。控制基礎疾病如糖尿病、足癬等易感因素,外傷后及時用碘伏消毒。恢復期可進行踝泵運動促進淋巴回流,穿著彈力襪預防下肢復發。
建議每日觀察皮膚變化,出現擴散性紅腫、紫色瘀斑或高熱不退時需立即就醫。飲食宜選擇高蛋白的魚類、豆制品和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愈后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或長時間站立,定期復查血常規評估感染控制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