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肝的診斷標準包括影像學特征、組織病理學檢查、肝功能評估、臨床表現綜合分析以及排除其他肝臟疾病。
1、影像學特征:腹部超聲或CT檢查顯示肝臟表面呈凹凸不平的結節狀改變,類似檳榔切面。典型表現為肝實質回聲增粗增強,門靜脈高壓時可見脾腫大和腹水。MRI可輔助評估肝纖維化程度,增強掃描有助于鑒別肝癌等占位性病變。
2、組織病理學檢查:肝穿刺活檢是確診金標準。鏡下可見肝小葉結構破壞,假小葉形成,纖維間隔增寬伴炎性細胞浸潤。Masson染色可量化纖維化程度,需符合Metavir評分F3-F4期或Ishak評分4-6期。
3、肝功能評估:血清學檢測ALT、AST升高幅度通常不超過正常值2倍,AST/ALT比值>1。白蛋白降低、膽紅素升高提示失代償期,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反映合成功能受損。膽堿酯酶活性下降與肝纖維化程度正相關。
4、臨床表現分析:患者多有長期酗酒或慢性肝病史。代償期可無癥狀,失代償期出現黃疸、腹水、食管靜脈曲張。體格檢查可見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發育等肝外表現。門脈高壓體征如脾亢、臍周靜脈曲張具有診斷提示價值。
5、鑒別診斷流程:需排除病毒性肝炎乙肝五項、HCV-RNA檢測、自身免疫性肝病抗核抗體、IgG水平、代謝性肝病銅藍蛋白、α1抗胰蛋白酶。影像學需鑒別布加綜合征、血吸蟲肝病,必要時行肝靜脈壓力梯度測定。
日常飲食建議選擇高蛋白、低脂易消化食物,如魚肉、雞胸肉、豆腐等,限制鈉鹽攝入。適度進行散步、太極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定期監測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腹部超聲,戒酒并控制基礎病因進展。出現嘔血、意識障礙等并發癥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