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產前的陣痛主要表現為下腹部和腰骶部的規律性疼痛。這種疼痛通常由子宮收縮引起,涉及子宮肌層、宮頸擴張以及周圍韌帶牽拉,疼痛范圍可能輻射至大腿內側或會陰部。
1、子宮收縮痛:
宮縮時子宮肌層強力收縮和放松,導致下腹部出現緊繃感和鈍痛。疼痛從宮底向整個子宮擴散,初期類似經期腹痛,隨產程進展逐漸增強。宮縮間歇期疼痛可完全緩解,這種周期性是區分真假臨產的重要標志。
2、宮頸擴張痛:
宮頸從閉合狀態擴張至10厘米的過程中,神經末梢受到機械性牽拉刺激產生銳痛。疼痛集中于陰道上部,可能伴隨明顯的壓迫感。初產婦宮頸擴張較慢,疼痛持續時間更長且更劇烈。
3、韌帶牽涉痛:
圓韌帶和骶子宮韌帶在胎頭下降時受到牽扯,引發腰骶部酸脹痛或撕裂樣痛。這種疼痛常呈雙側對稱分布,體位改變時可能加重,部分孕婦會誤以為是單純的腰痛。
4、盆底壓迫痛:
胎頭進入骨盆后壓迫盆底肌肉和神經,導致會陰部墜脹痛或燒灼感。疼痛可能向大腿內側放射,尤其在胎頭著冠階段最為明顯。這種疼痛往往提示分娩已進入活躍期。
5、放射性疼痛:
內臟牽涉痛可表現為大腿根部、腹股溝區域甚至尾骨的彌散性疼痛。當胎位異常如枕后位時,疼痛可能更集中于腰背部,形成典型的"背痛型分娩"表現。
建議孕婦通過拉瑪澤呼吸法緩解疼痛,保持每小時排尿避免膀胱充盈加重不適。宮縮間隙可嘗試側臥位或跪姿減輕腰部壓力,攝入易消化食物維持體力。若出現破水、出血或疼痛間隔短于5分鐘持續1小時,需立即就醫。產前學習正確的用力技巧有助于縮短第二產程,減少會陰損傷風險。產后注意觀察惡露排出情況,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