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秘可能由飲食結構不合理、水分攝入不足、運動量缺乏、排便習慣不良、腸道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
1、飲食不當: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是常見誘因,嬰幼兒過早添加輔食或兒童偏食高蛋白低纖維食物易導致糞便干結。建議增加南瓜泥、西梅汁、燕麥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輔食,母乳喂養嬰兒需注意母親飲食結構。
2、水分缺乏:夏季出汗增多或發熱時未及時補水會造成腸道水分被過度吸收。每日需根據年齡補充600-1200ml水分,可選用溫開水、稀釋果汁、米湯等,避免含糖飲料。新生兒母乳喂養無需額外喂水。
3、活動不足:久坐不動會減弱腸道蠕動功能。嬰兒可進行被動操和腹部按摩,幼兒建議每日戶外活動1-2小時,爬行、跑跳等運動能刺激腸蠕動。注意避免飯后立即劇烈運動。
4、排便抑制:幼兒園如廁環境不適應或家長過度把尿可能導致憋便行為。建立固定排便時間,選擇高度合適的兒童坐便器。2歲以上兒童可嘗試早餐后5-10分鐘進行排便訓練。
5、疾病因素:可能與先天性巨結腸、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腹脹、排便費力等癥狀。需通過鋇灌腸造影、甲狀腺功能檢測確診,前者需進行拖出術或腸造瘺術,后者需補充左甲狀腺素鈉。
調整飲食結構的同時,可適當增加獼猴桃、火龍果等促排便水果,避免過量食用香蕉、蘋果等鞣酸含量高的食物。每日進行順時針腹部按摩5-10分鐘,手法需輕柔。若持續3天未排便或出現嘔吐、血便等情況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