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萎縮可能由青光眼、視神經炎、缺血性視神經病變、遺傳因素、外傷等原因引起,早期表現為視力模糊、視野缺損、色覺異常、瞳孔對光反射遲鈍、視盤蒼白等癥狀。
1、視力模糊:
早期視神經萎縮患者常出現漸進性視力下降,表現為視物模糊或閱讀困難。這種模糊感在光線不足時更為明顯,可能伴隨對比敏感度降低。建議定期進行視力檢查,避免長時間用眼疲勞。
2、視野缺損:
患者可能出現周邊視野縮小或中心暗點,表現為走路易碰撞物體、閱讀時漏字。視野缺損通常從顳側開始發展,可通過視野計檢查確診。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環境安全,避免跌倒風險。
3、色覺異常:
藍黃色覺障礙是典型表現,患者難以區分相近色系,特別是藍色和綠色。色覺測試可發現早期異常。建議避免從事需要精細辨色的工作,如美術設計或電氣線路安裝。
4、瞳孔異常:
患側瞳孔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可能出現相對性傳入性瞳孔障礙。醫生檢查時可發現瞳孔大小不對稱。這種情況需立即就醫排查病因,可能與視神經炎或壓迫性病變有關。
5、視盤改變:
眼底檢查可見視盤顏色蒼白、邊界清晰,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變薄。視盤蒼白程度與萎縮嚴重度相關,需通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定量評估。定期眼科隨訪可監測病情進展。
日常飲食可增加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如菠菜、羽衣甘藍,補充維生素B族和歐米伽3脂肪酸。適度進行眼球轉動訓練,避免劇烈運動造成眼壓波動。外出佩戴防紫外線眼鏡,室內保持適宜光照強度,避免長時間暴露于電子屏幕。出現癥狀持續加重需及時至神經眼科專科就診,完善視覺誘發電位、頭顱MRI等檢查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