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可通過外用抗真菌藥物、口服抗真菌藥物、激光治療、手術拔甲、日常護理等方式治療。灰指甲通常由皮膚癬菌感染、甲板外傷、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長期穿不透氣鞋襪等原因引起。
1、真菌感染:灰指甲多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皮膚癬菌感染引起,表現為甲板增厚、變色、分層。臨床常用鹽酸特比萘芬乳膏、環吡酮胺搽劑等外用藥物,嚴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
2、甲外傷史:甲板微小破損可能使真菌更易侵入,導致甲床分離、甲下角質堆積。建議修剪病變甲板后外用聯苯芐唑溶液,避免穿擠腳鞋減少局部摩擦。
3、免疫缺陷: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出現甲板渾濁、萎縮。需控制基礎疾病,配合溫水泡腳促進藥物滲透,保持足部干燥。
4、代謝疾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加重甲營養不良,表現為甲板脆裂、黃褐色改變。需監測血糖水平,選擇透氣的棉質襪子,避免共用修甲工具。
5、環境因素:長期穿膠鞋、運動鞋可能造成足部潮濕悶熱,加速真菌繁殖。每日用硫磺皂洗腳后及時擦干,定期更換消毒鞋墊,陽光下暴曬鞋襪。
灰指甲患者應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選擇寬松透氣的鞋子,避免赤腳行走于公共浴室。飲食上增加蛋白質攝入促進甲板修復,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每日用40℃以下溫水泡腳15分鐘可輔助軟化病甲,但陳醋大蒜等偏方缺乏循證醫學依據,過度使用可能刺激皮膚。若病甲面積超過50%或伴隨紅腫疼痛,需及時到皮膚科進行真菌鏡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