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癌是男性生殖系統中發生在睪丸的惡性腫瘤,可能與隱睪癥、家族遺傳、睪丸發育異常、接觸化學致癌物、既往睪丸腫瘤病史等因素有關。
1、隱睪癥:
隱睪癥患者睪丸未降至陰囊,長期處于腹腔或腹股溝高溫環境,導致細胞異常增殖風險增加。這類患者需定期進行超聲檢查,成年后仍需監測睪丸健康狀況。
2、家族遺傳:
有睪丸癌家族史的男性患病風險增高2-4倍,可能與BRCA基因突變相關。建議直系親屬中有病例者從15歲起每年進行睪丸自檢,重點關注無痛性腫塊變化。
3、睪丸發育異常:
克氏綜合征等性染色體異常疾病會導致睪丸萎縮或結構異常,這類患者從青春期開始應每半年接受專科檢查。睪丸微小鈣化灶可能是癌前病變的信號。
4、化學致癌物:
長期接觸農藥、重金屬等環境毒素會損傷睪丸生精上皮細胞DNA。職業暴露人群需做好防護,出現睪丸墜脹感應及時排查。
5、既往腫瘤史:
曾患睪丸癌的對側睪丸有12%-15%復發風險,治療后需終身隨訪。復發腫瘤多出現在術后5年內,監測腫瘤標志物AFP和HCG至關重要。
日常需避免睪丸部位高溫刺激,選擇透氣內褲減少局部摩擦。飲食注意補充硒元素和維生素E,適量食用牡蠣、巴西堅果等含鋅食物。出現睪丸無痛性腫大、質地變硬或沉重感時,應立即就診泌尿外科進行陰囊超聲和腫瘤標志物檢測,早期睪丸癌五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