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性胃炎可通過清淡飲食、定時定量、避免刺激食物、選擇易消化食物、補充營養等方式調理。糜爛性胃炎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酒精刺激、精神壓力、膽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1、清淡飲食:
選擇低鹽、低脂、低糖的烹飪方式,減少油炸、燒烤等高油脂食物的攝入。推薦清蒸魚、白灼蔬菜、小米粥等溫和食物,避免加重胃黏膜損傷。每日食鹽量控制在6克以下,烹飪時用橄欖油替代動物油。
2、定時定量:
采用少量多餐原則,每日5-6餐,每餐七分飽。早餐7-8點、午餐12點、晚餐18點前后固定進食時間,加餐可選擇上午10點和下午15點。避免暴飲暴食或空腹時間過長導致胃酸刺激黏膜。
3、忌口刺激物:
嚴格禁食辣椒、生蒜、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過燙>60℃或過冷<10℃的飲食,溫度控制在40℃左右最佳。酒精會直接損傷胃黏膜屏障,患病期間需完全戒酒。
4、易消化選擇:
主食以發面饅頭、軟米飯、龍須面為主,蛋白質優選嫩豆腐、蛋羹、去皮雞肉。膳食纖維豐富的粗糧需打成糊狀食用,如南瓜小米糊、山藥米糊。餐后1小時可適量食用香蕉、蒸蘋果等低酸水果。
5、營養補充:
適量補充維生素U卷心菜汁、鋅牡蠣粥、蛋白質鯽魚湯促進黏膜修復。癥狀緩解期可食用猴頭菇燉雞、木瓜牛奶等藥膳。合并貧血時可增加豬肝、菠菜等富含鐵元素的食物。
糜爛性胃炎患者需長期保持飲食管理,每日飲水1500-2000ml,餐后30分鐘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急性期出現嘔血或黑便時需立即禁食就醫。恢復期可逐漸嘗試蘇打餅干、藕粉等過渡性食物,避免直接恢復正常飲食。持續3個月癥狀無改善需復查胃鏡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