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常用治療藥物包括多糖鐵復合物、硫酸亞鐵和琥珀酸亞鐵。缺鐵性貧血的治療需根據病因選擇藥物,同時配合飲食調整。
1、多糖鐵復合物:
多糖鐵復合物是第三代補鐵劑,含鐵量高且胃腸刺激小。該藥物在腸道以分子形式吸收,不受胃酸和食物影響,適合胃部敏感人群。服用期間可能出現大便顏色變深,屬于正常現象。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與鈣劑同服。
2、硫酸亞鐵:
硫酸亞鐵是傳統補鐵藥物,價格低廉且吸收率較高。該藥物可能引起惡心、便秘等消化道反應,建議餐后服用減輕刺激。維生素C可促進鐵吸收,但需與抑酸藥物間隔兩小時服用。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血紅蛋白水平。
3、琥珀酸亞鐵:
琥珀酸亞鐵屬于有機鐵劑,生物利用度優于無機鐵。該藥物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吸收,對胃黏膜刺激較小。可能出現輕度腹瀉或腹部不適,通常數日后自行緩解。服用時需避免與濃茶、咖啡同飲,以免影響吸收。
4、右旋糖酐鐵:
右旋糖酐鐵適用于口服鐵劑無效或不能耐受者,需注射給藥。該藥物可能引起局部疼痛或皮膚染色,嚴重過敏反應罕見但需警惕。使用前需進行過敏試驗,治療期間監測鐵代謝指標。靜脈給藥需嚴格控制滴速。
5、富馬酸亞鐵:
富馬酸亞鐵含鐵量達33%,適合需要快速補鐵的患者。該藥物吸收穩定但可能引起牙齒暫時性著色。與抗生素聯用需間隔兩小時,避免形成不溶性絡合物。長期服用需注意鐵過載風險,療程通常不超過6個月。
缺鐵性貧血患者應增加紅肉、動物肝臟、血制品等血紅素鐵攝入,配合維生素C豐富的果蔬促進吸收。避免用餐時飲用濃茶咖啡,鈣制劑應與鐵劑錯開服用時間。輕度貧血可通過膳食調整改善,中重度貧血需藥物干預。治療期間每月復查血常規,血紅蛋白正常后仍需繼續補鐵3-6個月補充儲存鐵。孕婦、兒童等特殊人群用藥需嚴格遵醫囑,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