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踝關節扭傷多數情況下不會留下后遺癥,但需根據損傷程度和康復情況綜合判斷。
1、輕度扭傷韌帶拉傷:
輕度踝關節扭傷通常表現為局部腫脹、輕微疼痛,活動受限不明顯。此類損傷通過充分休息、冰敷、加壓包扎和抬高患肢等保守治療,一般2-4周可完全恢復。康復期間建議佩戴護踝支具保護關節,逐步進行踝關節活動度訓練和肌力練習,避免過早負重運動。若康復鍛煉不充分,可能遺留關節穩定性下降,增加反復扭傷風險。
2、中度至重度扭傷韌帶部分或完全撕裂:
中重度損傷伴隨明顯腫脹、淤血、站立困難等癥狀,可能與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撕裂有關。此類損傷需通過核磁共振明確程度,完全撕裂者可能需石膏固定4-6周,少數需關節鏡韌帶修復手術。未規范治療可能導致慢性踝關節不穩,表現為長期疼痛、關節松動感,甚至繼發創傷性關節炎。兒童骨骼生長板未閉合者,嚴重扭傷還可能影響骨骼發育。
康復期應避免劇烈跑跳運動,逐步進行平衡訓練如單腳站立、平衡墊練習。飲食注意補充蛋白質、維生素C促進韌帶修復,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擔。若損傷6個月后仍存在持續疼痛或反復崴腳,需排查距骨軟骨損傷等并發癥,必要時進行專業康復評估。日常建議選擇高幫運動鞋,運動前做好踝關節熱身活動,山區活動時可使用肌效貼加強關節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