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囊腫可通過婦科檢查、超聲檢查、陰道鏡檢查、病理活檢、腫瘤標志物檢測等方式確診。
1、婦科檢查:
婦科檢查是診斷陰道囊腫的基礎步驟,醫生通過視診和觸診初步判斷囊腫位置、大小及質地。檢查時需使用陰道窺器觀察陰道壁和宮頸情況,觸診可評估囊腫活動度及壓痛感。該檢查能發現多數表淺囊腫,但對深部或微小囊腫敏感度有限。
2、超聲檢查:
經陰道超聲能清晰顯示囊腫內部結構,區分囊性或實性病變。高頻探頭可檢測直徑>5mm的囊腫,準確率超過90%。超聲能判斷囊腫與周圍組織關系,鑒別巴氏腺囊腫、中腎管囊腫等常見類型,對制定治療方案具有指導價值。
3、陰道鏡檢查:
采用光學放大設備觀察陰道黏膜細微變化,可發現隱匿性囊腫或伴隨的宮頸病變。醋酸試驗和碘試驗能突出顯示異常上皮,指導活檢定位。適用于反復發作囊腫或伴有異常出血的患者,檢查前需避開月經期。
4、病理活檢:
通過穿刺抽吸或手術切除獲取囊腫組織,病理學檢查可明確性質。巴氏腺囊腫可見鱗狀上皮襯里,中腎管囊腫多被覆立方上皮。對于實性成分占比>30%、生長迅速的囊腫,活檢能排除惡性腫瘤可能。
5、腫瘤標志物檢測:
CA125、HE4等血清標志物輔助評估囊腫惡性風險。CA125升高需警惕苗勒管囊腫惡變,HE4對透明細胞癌有較高特異性。聯合檢測能提升診斷準確性,但需結合影像學排除卵巢來源腫瘤。
確診后建議每日溫水坐浴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避免穿緊身褲減少摩擦刺激。飲食增加西藍花、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規律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3次以上增強免疫力。出現異常增大、破潰或持續疼痛需及時復診,必要時行囊腫造口術或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