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視可能由遺傳因素、長期用眼過度、眼軸異常增長、視網膜病變、鞏膜后葡萄腫等原因引起,嚴重時可導致視網膜脫離、黃斑出血、青光眼、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等并發癥。
1、視網膜脫離:
高度近視患者眼軸拉長導致視網膜變薄,周邊部易出現裂孔或變性區。玻璃體液化后牽拉視網膜可能引發孔源性脫離,表現為突發閃光感、視野缺損或幕狀黑影遮擋。需通過眼底檢查確診,早期可采用激光封閉裂孔,嚴重時需行玻璃體切割聯合視網膜復位術。
2、黃斑病變:
病理性近視常伴隨黃斑區脈絡膜萎縮或新生血管形成,可能與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有關。患者出現視物變形、中心暗點或視力驟降,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顯示黃斑結構異常。抗VEGF藥物雷珠單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可抑制新生血管,晚期需考慮黃斑轉位手術。
3、青光眼:
眼軸延長導致房角結構異常,房水排出受阻引發開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無癥狀,隨病情進展出現視野縮窄、夜間虹視,眼壓測量和視野檢查可確診。治療需聯合使用前列腺素類藥物拉坦前列素、β受體阻滯劑噻嗎洛爾或進行小梁切除術。
4、并發性白內障:
玻璃體液化及眼內代謝異常加速晶狀體混濁,表現為漸進性視力下降、眩光。核性白內障多見,裂隙燈檢查可見晶狀體棕黃色改變。成熟期需行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可選擇單焦點或多焦點晶體改善視覺質量。
5、視神經損害:
后鞏膜葡萄腫壓迫視神經或合并青光眼時,可導致視盤傾斜萎縮。視野檢查顯示生理盲點擴大,光學相干斷層掃描顯示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變薄。營養神經藥物甲鈷胺、胞磷膽堿聯合降眼壓治療可延緩進展,晚期可能出現不可逆視力喪失。
高度近視患者應每年進行散瞳眼底檢查,避免劇烈運動或頭部撞擊。日常補充葉黃素、玉米黃質等視網膜營養素,堅持20-20-20用眼法則每20分鐘看20英尺外20秒。控制血糖血壓,選擇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佩戴防藍光眼鏡減少數碼視疲勞。出現飛蚊癥增多或視力突然變化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