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炎可通過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療、外科清創、臍部護理、預防感染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細菌感染、臍帶殘端處理不當、免疫系統不成熟、衛生條件差、臍帶脫落延遲等原因引起。
1、局部消毒:使用碘伏或酒精對臍部進行消毒,每日2-3次,保持臍部干燥清潔。避免使用紅藥水或紫藥水,以免掩蓋感染跡象。消毒時需輕柔操作,避免損傷周圍皮膚。
2、抗生素治療:根據細菌培養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頭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青霉素。輕度感染可采用口服給藥,嚴重感染需靜脈輸注抗生素。
3、外科清創:對于形成膿腫或壞死組織的病例,需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切開引流或清創術。手術方式包括膿腫切開術、壞死組織切除術,術后需定期換藥觀察。
4、臍部護理:保持臍部暴露通風,避免尿布摩擦刺激。使用透氣敷料覆蓋,及時更換被污染的敷料。護理時注意手部清潔,防止交叉感染。
5、預防感染:分娩時嚴格無菌操作,臍帶結扎使用無菌器械。日常避免過早給新生兒盆浴,臍帶脫落前采用擦浴方式。接觸嬰兒前需徹底洗手,減少探視人員。
母乳喂養可增強新生兒免疫力,母親需保持營養均衡。注意觀察臍周紅腫、滲液等異常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就醫。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消毒嬰兒用品。臍帶脫落前后均需持續護理,直至創面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