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可就診普外科或皮膚科,具體科室選擇需結合腫塊特征及伴隨癥狀。
體積較大或生長迅速的脂肪瘤建議優先選擇普外科。醫生通過觸診初步判斷性質,必要時安排超聲檢查評估腫塊包膜完整性、血流信號等特征。若存在壓迫神經血管的風險,可能建議手術切除,常見術式包括傳統開放切除術、微創吸脂術。
多發小型脂肪瘤直徑<1cm或伴有皮膚異常變化時可選擇皮膚科。醫生會鑒別脂溢性角化病、表皮囊腫等相似皮損,通過皮膚鏡或病理活檢明確診斷。對于影響外觀的淺表脂肪瘤,可考慮二氧化碳激光或電灼治療。
超聲檢查能區分脂肪瘤與脂肪肉瘤,典型脂肪瘤表現為邊界清晰的均質高回聲團塊。MRI適用于深部腫塊評估,脂肪瘤在T1/T2加權像均呈高信號,抑脂序列信號明顯降低。
手術切除后標本需送病理檢查,鏡下可見成熟脂肪細胞被纖維間隔分隔。快速冰凍切片可用于術中初步判斷,最終診斷依賴石蠟切片免疫組化S-100蛋白陽性表達。
需排除脂肪肉瘤、神經纖維瘤等疾病。脂肪肉瘤多表現為疼痛性快速增大腫塊,CT顯示脂肪密度混雜;神經纖維瘤常伴咖啡斑,病理檢查可見波浪形核的梭形細胞。
日常避免反復摩擦刺激腫塊部位,高脂飲食可能促進脂肪瘤生長,建議控制動物脂肪攝入并保持規律運動。術后患者需保持傷口干燥,拆線前避免劇烈活動,定期復查觀察有無復發跡象。若發現腫塊突然增大、變硬或出現疼痛,應立即返院復查排除惡變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