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梗阻可通過胃腸減壓、藥物治療、液體復蘇、手術治療、術后護理等方式治療。小腸梗阻通常由腸粘連、腸扭轉、腸道腫瘤、腸套疊、腹內疝等原因引起。
1、胃腸減壓:通過鼻胃管抽吸減輕腸腔壓力,緩解腹脹嘔吐癥狀。需配合禁食禁水,每日記錄引流量,觀察減壓液性狀變化。
2、藥物治療:使用頭孢曲松抗感染、山莨菪堿解痙鎮痛、生長抑素減少消化液分泌。藥物治療適用于不完全性梗阻或術前準備階段。
3、液體復蘇:靜脈補充晶體液糾正脫水,維持電解質平衡。監測每小時尿量及中心靜脈壓,防止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
4、手術治療:腸粘連松解術解除纖維束帶壓迫,腸切除吻合術處理壞死腸段。手術指征包括完全性梗阻、腸缺血或保守治療72小時無效。
5、術后護理:早期床上活動預防再粘連,逐步過渡從流質到普食。術后需監測腸鳴音恢復情況,警惕吻合口瘺等并發癥。
小腸梗阻患者恢復期應選擇低渣高蛋白飲食如魚肉粥、蒸蛋羹,避免豆類等產氣食物。術后兩周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六周內禁止提重物。定期復查腹部CT評估腸道通暢度,粘連性梗阻患者需長期保持規律排便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