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卵泡的最佳時間通常在月經周期的第10-12天開始。此時卵泡進入快速生長期,通過超聲監測能更準確評估卵泡發育情況。
卵泡監測需根據月經周期規律性調整具體時間。月經周期為28天的女性,建議從第10天開始隔日監測;周期較短如21-24天者需提前至第7-8天啟動;周期較長超過35天者可延后至第14天左右首次監測。監測頻率通常為隔日1次,當主導卵泡直徑達14mm后改為每日監測,直至排卵完成。陰道超聲是首選方法,能清晰觀察卵泡數量、大小及子宮內膜厚度,腹部超聲需憋尿且圖像分辨率較低。
自然周期監測需重點關注單側卵巢內優勢卵泡的發育情況,成熟卵泡直徑通常為18-25mm。促排卵周期則需同時監測多個卵泡的同步發育,警惕卵巢過度刺激風險。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可能出現多個小卵泡但無優勢卵泡生長,此時需結合激素水平判斷。子宮內膜厚度與形態也是重要指標,排卵前理想內膜厚度為8-12mm,呈典型"三線征"。
備孕女性可配合基礎體溫測定和排卵試紙提高監測效率。排卵后體溫上升0.3-0.5℃持續12-14天,尿黃體生成素峰值后24-36小時發生排卵。監測期間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劇烈運動影響激素分泌。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E,適量食用豆制品有助于卵泡發育。發現卵泡發育異常或黃素化未破裂等情況,需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