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牙齒發炎期間不建議拔牙。炎癥可能導致局部組織充血、敏感,此時拔牙易增加出血風險、加劇疼痛,甚至引發感染擴散。
1、炎癥期拔牙的風險:
牙齒發炎通常由齲齒、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引起,炎癥區域血管擴張,細菌活躍。此時拔牙可能將感染帶入深層組織,導致頜骨骨髓炎或間隙感染。兒童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感染控制能力較弱,術后可能出現發熱、腫脹加重等情況。若炎癥波及恒牙胚,還可能影響后續恒牙萌出。
2、需優先控制的炎癥處理:
急性炎癥期需通過開髓引流、根管治療或抗生素干預緩解癥狀。對于齲源性炎癥,清除腐質后暫封安撫;根尖周膿腫需切開排膿配合頭孢類或青霉素類藥物治療。炎癥消退后重新評估拔牙指征,通常需觀察1-2周,確認無紅腫熱痛、咬合正常再行拔除。
3、特殊情況的處理建議:
若乳牙松動明顯且炎癥輕微,可在局部麻醉下謹慎拔除,但需徹底清創并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創口。多生牙、滯留乳牙等非感染性拔牙可適當放寬指征,但仍需術前含漱氯己定溶液降低菌群負荷。拔牙后24小時內避免刷牙漱口,進食溫涼流質食物。
日常護理需加強口腔清潔,使用兒童軟毛牙刷早晚刷牙,飯后用淡鹽水漱口。飲食選擇南瓜粥、蒸蛋等軟爛食物,避免過硬、過燙或刺激性食物。定期檢查乳恒牙替換情況,發現齲齒及時充填。若牙齦持續紅腫或出現自發痛,需及時復查排除頜骨感染可能。恢復期間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促進黏膜修復,但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創口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