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無奶多數情況下可通過調整哺乳方式和營養干預改善。乳汁分泌不足常與哺乳頻率不足、營養攝入不均衡或情緒壓力有關,醫學上稱為泌乳不足。
一、生理性因素干預:
增加哺乳頻率是刺激泌乳的關鍵,建議每日哺乳8-12次,夜間保持2-3次哺乳。配合乳房按摩與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飲食需保證每日500大卡額外熱量,重點補充優質蛋白如鯽魚湯、瘦肉,以及富含維生素的核桃、黑芝麻。足量飲水每日2000毫升以上,可選用通草、王不留行等藥食同源食材煲湯。
二、病理性因素排查:
泌乳不足可能與甲狀腺功能異常、胎盤殘留或產后大出血有關,通常表現為持續乳房松軟、嬰兒體重增長不足。需檢測促甲狀腺激素和泌乳素水平,超聲檢查排除宮腔殘留。若確診甲狀腺功能減退,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存在宮腔殘留時需行清宮手術。
保持每日30分鐘快走等溫和運動,配合足三里穴位按壓。哺乳前飲用溫熱的桂圓紅棗茶,避免進食韭菜、山楂等可能抑制泌乳的食物。建立規律作息,與嬰兒同步睡眠,必要時尋求專業哺乳指導。若調理2周仍無改善,需至乳腺??七M一步評估乳腺發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