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骨骨髓炎是頜骨骨質及骨髓組織的化膿性炎癥,多由細菌感染擴散引起,臨床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牙齒松動、膿液滲出,嚴重者可導致病理性骨折。
1、感染途徑:病原體通過齲齒、牙周炎等口腔病灶侵入頜骨,或經由血行播散至骨髓腔。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為常見致病菌,需通過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藥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甲硝唑。
2、急性期癥狀:起病急驟伴高熱寒戰,患側頜面部腫脹壓痛明顯,牙齦充血溢膿。早期需靜脈輸注抗生素聯合局部切開引流,避免炎癥擴散至鄰近間隙。
3、慢性期表現:病程超過1個月可轉為慢性,形成死骨和瘺管,X線顯示骨質破壞與增生并存。手術清除壞死組織是主要治療手段,必要時行死骨切除術或頜骨部分切除術。
4、全身影響:長期炎癥導致貧血、低蛋白血癥等消耗狀態,需加強營養支持。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蛋奶,配合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復,必要時輸注白蛋白糾正低蛋白血癥。
5、并發癥防控:下頜骨病理性骨折需頜間固定,上頜骨感染可能波及眼眶或顱底。康復期避免咀嚼硬物,定期口腔檢查預防復發,建議每半年進行全景片評估骨質愈合情況。
日常保持口腔衛生可降低發病風險,使用含氟牙膏與牙線清潔,每年洗牙清除菌斑。急性期選擇流質飲食如米湯、果蔬汁,恢復期逐步增加軟食鍛煉咬合功能。適度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加重骨質負擔。出現牙齒持續疼痛或面部腫脹應及時就診,延誤治療可能導致頜骨畸形或咬合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