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斜視可能由眼外肌發育異常、屈光不正、遺傳因素、神經系統異常、產傷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視覺訓練、佩戴矯正眼鏡、肉毒素注射、眼肌手術、遮蓋療法等方式治療。
先天性斜視多與眼外肌力量不平衡或附著點異常有關,表現為眼球向內或向外偏斜。這類患者需通過同視機訓練改善雙眼協調性,嚴重者需行眼外肌后徙術或縮短術調整肌肉張力。
高度遠視或散光可能導致調節性內斜視。需通過阿托品散瞳驗光后配戴足矯眼鏡,配合使用棱鏡片矯正視軸偏斜,定期復查視力防止弱視發生。
家族中有斜視病史者發病率提升3-5倍。建議6月齡起進行眼科篩查,發現異常立即開始紅光閃爍刺激等弱視治療,避免立體視功能永久喪失。
動眼神經核發育異常可能導致麻痹性斜視,常伴復視和代償性頭位。早期可注射A型肉毒素暫時平衡肌力,后期考慮 Jensen直肌聯結術等神經代償手術。
分娩時顱腦損傷可能引起眼運動神經損傷,表現為非共同性斜視。需進行眼眶CT排除骨折,配合腦神經營養藥物和同視機融合功能訓練。
先天性斜視患者應保證每日2小時戶外活動刺激黃斑發育,多食用富含DHA的深海魚和藍莓等護眼食物。建立每3-6個月定期檢查視力的習慣,進行乒乓球追蹤訓練等眼球運動鍛煉。出現突然加重的斜視或視力下降需立即排查顱內病變,術后患者需堅持遮蓋治療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