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增厚主要表現為異常陰道出血、月經周期紊亂、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非經期出血以及下腹疼痛。這些癥狀可能由激素水平異常、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癥、子宮肌瘤或內分泌疾病等因素引起。
1、異常陰道出血:
子宮內膜增厚最常見的表現是陰道不規則出血,包括月經間期出血、接觸性出血或絕經后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可能與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導致血管分布異常有關。激素水平紊亂時,子宮內膜無法正常脫落,可能出現持續性點滴出血。
2、月經周期紊亂:
患者常出現月經周期縮短或延長,正常月經周期為21-35天,子宮內膜增厚可能導致周期少于21天或超過35天。這與卵巢功能失調、排卵障礙導致的雌激素持續刺激子宮內膜生長有關。部分患者會表現為月經頻發或稀發。
3、經量增多:
月經量明顯增加是典型癥狀,每次月經出血量超過80毫升或經期超過7天。增厚的子宮內膜脫落時創面較大,血管暴露增多,可能導致大量出血。長期經量過多可能引發貧血,出現乏力、頭暈等癥狀。
4、非經期出血:
兩次正常月經之間出現陰道流血,出血量一般少于月經量。這種出血可能與子宮內膜局部增厚、息肉形成或激素水平波動有關。排卵期出血也較常見,但子宮內膜增厚導致的出血時間更不規律。
5、下腹疼痛:
部分患者伴隨下腹部墜脹感或隱痛,疼痛多在月經來潮前加重。增厚的子宮內膜可能刺激子宮收縮,或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等疾病時疼痛更明顯。嚴重時可放射至腰骶部。
建議出現上述癥狀時及時就醫檢查,醫生會根據情況建議超聲檢查、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檢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經期衛生,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內分泌。飲食上可適當增加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預防貧血,限制高脂肪食物攝入。適度運動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出血加重。定期婦科檢查對早期發現子宮內膜病變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