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塞可通過醫學影像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綜合判斷,常見方法包括超聲、CT血管造影等無創檢查。
1、無創影像學檢查:
頸動脈超聲能直觀顯示血管壁斑塊和狹窄程度,適用于篩查腦卒中風險。四肢血管超聲可評估下肢動脈硬化情況,典型表現為血流速度異常和血管壁增厚。冠狀動脈鈣化積分通過CT掃描量化鈣化斑塊負荷,對冠心病早期篩查有較高價值。
2、有創血管造影:
經皮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通過導管注入造影劑直接觀察血管狹窄位置。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能清晰顯示腦血管形態,對顱內動脈瘤等病變具有鑒別價值。這兩種檢查需住院進行,存在少量穿刺部位血腫等風險。
3、功能性評估手段:
踝肱指數測量通過比較四肢血壓判斷外周動脈阻塞程度,數值低于0.9提示缺血可能。運動負荷試驗可誘發潛在心肌缺血,配合心電圖監測能發現冠狀動脈血流儲備下降。血管內皮功能檢測采用超聲測量血流介導的血管擴張功能,異常結果預示動脈硬化早期改變。
日常保持低鹽低脂飲食,適量攝入深海魚類和堅果有助于維護血管彈性。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血液循環。控制血壓血糖在理想范圍,戒煙限酒,定期監測血脂四項指標。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做頸動脈超聲篩查,糖尿病患者需加強下肢血管評估。出現間歇性跛行或胸悶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排查血管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