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占位不一定是肝癌。肝占位是影像學檢查發現的肝臟異常區域,可能是良性病變如肝血管瘤、肝囊腫,也可能是惡性腫瘤如肝癌,需結合進一步檢查明確性質。
1、良性肝占位的常見類型:
肝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由血管異常增生形成,多數無癥狀且生長緩慢,通常無需治療。肝囊腫為充滿液體的囊狀結構,單純性囊腫一般無需干預,若體積過大或引發癥狀可考慮穿刺抽液。局灶性結節增生與激素代謝相關,極少惡變,定期隨訪即可。
2、惡性肝占位的特征:
原發性肝癌多與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相關,甲胎蛋白升高和增強CT/MRI典型表現可輔助診斷。轉移性肝癌常源于胃腸道、乳腺等部位腫瘤轉移,影像學可見多發占位伴原發灶病史。惡性腫瘤通常進展較快,伴隨消瘦、腹痛、黃疸等癥狀,需病理活檢確診。
發現肝占位后應完善血液腫瘤標志物、增強影像學或穿刺活檢。良性病變建議每6-12個月復查超聲監測變化,惡性占位需根據分期選擇手術切除、介入栓塞或靶向治療。日常需戒酒、避免霉變食物,肝硬化患者需優質蛋白飲食并控制鈉鹽攝入,適當進行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增強免疫力,出現腹脹、嘔血等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