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蕁麻疹患者可通過評估過敏史、選擇合適疫苗類型、監測接種后反應、咨詢專科醫生、備好抗組胺藥物等方式接種疫苗。該疾病可能與肥大細胞異常活化、遺傳因素、免疫調節紊亂、環境刺激、慢性炎癥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皮膚色素斑、瘙癢、風團等癥狀。
接種前需詳細回顧既往疫苗或藥物過敏反應,重點記錄是否曾對疫苗成分如明膠、抗生素出現速發型過敏。肥大細胞活化綜合征患者需額外排查對溫度變化、摩擦等物理刺激的敏感性。
優先選用不含已知過敏原的滅活疫苗,如流感裂解疫苗、乙肝重組疫苗。減毒活疫苗需謹慎評估,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可能需在癥狀穩定期接種。
皮膚科與免疫科聯合評估必不可少,通過血清類胰蛋白酶檢測、皮膚點刺試驗判斷疾病活動度。合并全身癥狀者需推遲接種直至肥大細胞穩定劑如色甘酸鈉控制病情。
接種前48小時開始服用第二代抗組胺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接種現場備好腎上腺素筆。既往有嚴重過敏反應者需在醫療機構監護下接種。
留觀時間延長至60分鐘,密切觀察是否出現潮紅、血壓下降等全身反應。局部出現蕁麻疹可冷敷處理,若風團持續擴散需立即肌注腎上腺素。
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熱水浴等可能誘發肥大細胞脫顆粒的行為,建議接種后一周內保持低組胺飲食減少攝入奶酪、腌制食品。規律使用肥大細胞膜穩定劑可降低接種風險,接種后2周內每日記錄皮膚癥狀變化。出現持續發熱或呼吸困難需急診處理,未控制的全身性肥大細胞增多癥患者應暫緩所有非必要疫苗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