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表現可能由異常陰道出血、陰道排液、下腹疼痛、盆腔包塊、貧血等癥狀引起,需通過婦科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等方式確診。
絕經后陰道出血是典型癥狀,表現為點滴狀或大量出血。未絕經者可能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或經量增多。出血量與腫瘤侵犯肌層深度相關,需與功能性子宮出血鑒別。
約25%患者出現血性分泌物或漿液性分泌物,晚期合并感染時排出膿血性液體伴惡臭。排液量隨腫瘤進展逐漸增多,可能浸透內褲需頻繁更換衛生護墊。
腫瘤侵犯宮頸內口可引起宮腔積液,表現為陣發性下腹墜痛。晚期癌灶浸潤盆腔神經或壓迫輸尿管時,出現持續性腰骶部疼痛伴放射性下肢痛。
婦科檢查可觸及增大子宮,質地較硬且活動度差。腫瘤擴散至附件區形成固定包塊,超聲顯示宮腔內不均質回聲團塊伴豐富血流信號。
長期失血導致面色蒼白、乏力等貧血表現。晚期出現消瘦、發熱等惡病質,腫瘤標記物CA125可能升高。淋巴轉移時可見腹股溝或鎖骨上淋巴結腫大。
建議每日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蛋,配合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增強體質。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出現異常出血需立即進行陰道超聲和子宮內膜活檢,確診后根據分期選擇手術切除或放化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