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肛門旁紅疙瘩可通過溫水清潔、保持干燥、涂抹護臀膏、調整紙尿褲、局部用藥等方式治療。該癥狀通常由糞便刺激、紙尿褲摩擦、皮膚過敏、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糞便殘留易刺激皮膚,需每次排便后用35-37℃溫水輕柔沖洗肛周,避免使用含酒精濕巾。清潔后輕拍吸干水分,減少摩擦損傷角質層。
潮濕環境易滋生微生物,每日安排2-3次臀部暴露時間,每次10-15分鐘。選擇透氣性好的純棉尿布,或每2小時更換紙尿褲。
氧化鋅軟膏能形成物理屏障,凡士林可修復皮脂膜。涂抹時覆蓋紅腫區域外延1cm,厚度以隱約透出皮膚色澤為宜。
紙尿褲過敏表現為接觸部位紅斑,可嘗試更換為低敏品牌。選擇腰部有彈性設計的型號,避免松緊帶壓迫皮膚褶皺處。
細菌感染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真菌感染使用酮康唑乳膏。用藥前需明確感染類型,連續使用不超過7天,觀察是否出現皮膚萎縮等副作用。
母乳喂養母親需減少進食辛辣食物,人工喂養注意奶具消毒。每日進行3-5次被動操促進血液循環,抱起時采用橫抱姿勢減輕臀部壓力。若72小時內無改善或出現滲液、發熱,需兒科排除肛周膿腫等急癥。護理期間避免使用爽身粉,粉末可能堵塞毛孔加重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