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缺乏可能由飲食不均衡、消化吸收障礙、特殊生理階段、藥物干擾、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具體表現因缺乏種類而異。
1、皮膚異常:維生素A缺乏可能導致皮膚干燥、毛囊角化;維生素B2缺乏易引發口角炎、脂溢性皮炎;維生素B3缺乏會出現糙皮病。日常需增加動物肝臟、深色蔬菜、全谷物等攝入。
2、神經癥狀:維生素B1缺乏可致周圍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B12缺乏引發肢體麻木、共濟失調;維生素D缺乏與兒童驚厥相關。建議食用瘦肉、蛋類、強化食品,必要時需藥物補充。
3、眼部病變:維生素A缺乏導致夜盲癥、干眼癥;維生素B2缺乏易出現畏光、視物模糊。可通過食用胡蘿卜、菠菜、乳制品改善,嚴重者需維生素制劑治療。
4、貧血表現:葉酸與維生素B12缺乏造成巨幼細胞貧血,出現乏力、蒼白;維生素C缺乏影響鐵吸收導致缺鐵性貧血。應多攝入綠葉菜、柑橘、紅肉,臨床需聯合鐵劑或B族維生素治療。
5、骨骼異常:維生素D缺乏引起佝僂病、骨軟化癥;維生素K缺乏導致凝血異常。需增加日照時間,食用魚肝油、奶酪、納豆,必要時補充維生素D3或K1注射劑。
長期維生素缺乏需排查消化道疾病、代謝性疾病等病理因素。建議每日攝入300-500g蔬菜、200-350g水果,每周進行3-5次中等強度運動。出現持續癥狀時應進行血清維生素水平檢測,孕婦、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營養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