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通過飲食調整、運動干預、體重管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疾病通常由胰島素抵抗、脂質代謝異常、氧化應激、腸道菌群紊亂、遺傳易感性等因素引起。
1、飲食調整:減少精制糖和飽和脂肪攝入,增加膳食纖維和ω-3脂肪酸比例。每日熱量攝入控制在25-30kcal/kg,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推薦食用深海魚、堅果、橄欖油等抗炎食物。避免含果糖飲料和加工食品。
2、運動干預: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結合抗阻訓練每周2-3次,每次8-10組動作。運動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肝臟脂肪沉積。
3、體重管理:通過生活方式干預使體重下降7%-10%,重點關注腰圍減少。肥胖患者可考慮代謝手術,但需評估手術適應證。體重減輕能顯著改善肝臟炎癥和纖維化。
4、藥物治療:針對胰島素抵抗使用吡格列酮,調節脂代謝選用奧利司他,抗氧化治療可用維生素E。合并高脂血癥者可考慮阿托伐他汀,但需監測肝功能。藥物治療需持續6-12個月評估療效。
5、手術治療:嚴重肝纖維化患者可考慮肝臟移植,終末期病例評估后可行減重手術。手術適應證包括Child-Pugh評分≥7分或MELD評分≥15分,需由多學科團隊綜合評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需建立長期健康管理計劃,每日保證30g以上膳食纖維攝入,每周進行3次以上有氧運動,定期監測肝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標。避免飲酒和肝毒性藥物,保證7-8小時睡眠時間。每3-6個月復查肝臟彈性檢測和影像學檢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合并代謝綜合征者需同步控制血壓和血糖,建議每年進行眼科和腎臟功能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