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引起的甲亢可能由妊娠期激素變化、甲狀腺功能異常、自身免疫反應、碘攝入異常、甲狀腺結節等因素引起,可通過定期監測、藥物控制、飲食調整、心理疏導、產后隨訪等方式干預。
1、激素影響:妊娠期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可能刺激甲狀腺激素分泌,多數表現為孕早期一過性甲亢。建議每4周復查甲狀腺功能,避免攝入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保持每日150μg碘攝入。
2、自身免疫:妊娠期Graves病復發或新發約占甲亢孕婦的85%,與TSH受體抗體TRAb相關。癥狀包括心悸、體重下降,需檢測TRAb滴度。丙硫氧嘧啶、甲巰咪唑等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中期優先選擇丙硫氧嘧啶。
3、甲狀腺炎:產后甲狀腺炎多發生在分娩后1-4個月,可能表現為甲亢期、甲減期雙相變化。建議哺乳期避免放射性碘治療,疼痛性亞急性甲狀腺炎可短期使用普萘洛爾緩解癥狀。
4、碘代謝異常:妊娠期腎碘清除率增加50%,每日碘需求從110μg增至220μg。缺碘地區孕婦可能出現代償性甲狀腺腫,過量補碘則可能誘發碘致甲亢。建議采用含碘鹽配合每周1-2次低脂海魚補充。
5、結節因素:妊娠前存在的甲狀腺結節在雌激素刺激下可能增大,5%-15%的毒性結節會引起甲亢。孕24周前可考慮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禁用放射性碘掃描,手術干預需延遲至產后。
孕期甲亢管理需兼顧母嬰安全,每日攝入瘦肉100g、雞蛋1個補充優質蛋白,避免劇烈運動但可進行孕婦瑜伽或散步。哺乳期用藥需檢測乳汁藥物濃度,產后6周應復查甲狀腺超聲及功能,持續性甲亢患者建議在結束哺乳后接受放射性碘治療或甲狀腺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