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可通過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氣鞋襪、避免共用物品、局部用藥、口服抗真菌藥物等方式治療。腳氣通常由真菌感染、足部多汗、免疫力低下、接觸傳染源、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保持干燥:真菌在潮濕環境中易繁殖,每日用溫水清洗足部后需徹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縫間水分。可選擇吸濕性強的棉質毛巾擦拭,清洗后避免立即穿鞋襪。足部出汗較多時可使用嬰兒爽身粉輔助吸濕。
2、鞋襪選擇:優先穿著透氣性好的真皮或網面運動鞋,避免橡膠雨靴等密閉鞋類。棉質或抗菌纖維襪子需每日更換,高溫洗滌后陽光下暴曬。糖尿病患者建議選擇無骨縫專業減壓襪減少摩擦。
3、切斷傳染:不與家人共用拖鞋、指甲剪等個人物品,公共浴室需穿防水拖鞋。患者衣物需單獨清洗,可使用含氯漂白劑浸泡消毒。寵物患癬病時需同步治療避免交叉感染。
4、局部用藥:咪康唑乳膏可抑制真菌細胞膜合成,聯苯芐唑噴霧適用于趾間糜爛型腳氣。用藥前需清除皮屑,療程持續至癥狀消失后2周。合并細菌感染時可短期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5、系統治療:頑固性腳氣可口服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肝功能異常者慎用。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聯合服用轉移因子膠囊。出現發熱、淋巴管炎時需及時就醫。
日常飲食需限制高糖食品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增強皮膚抵抗力。赤足行走沙灘或鵝卵石路徑可促進足部血液循環,但需避開公共區域。足部出現水皰破潰時暫停運動,夜間睡眠可抬高下肢減輕腫脹。癥狀持續兩周無改善或蔓延至手部需皮膚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