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否需要手術主要取決于癥狀和生育需求,而非單純以大小為標準。當肌瘤直徑超過5厘米并伴隨明顯癥狀時,通常建議手術干預。
1、無癥狀的小肌瘤:
直徑小于5厘米且無月經異常、壓迫癥狀的肌瘤,可定期隨訪觀察。每6-12個月通過超聲檢查監測肌瘤生長速度及形態變化,同時注意貧血、尿頻等潛在癥狀的出現。日常避免攝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適度運動有助于調節激素水平。
2、有癥狀的中等肌瘤:
肌瘤直徑3-5厘米若引發月經過多導致貧血、盆腔壓迫感或反復流產,需考慮手術。黏膜下肌瘤即使較小1-2厘米也可能引起嚴重出血,此時宮腔鏡切除是首選方案。合并腺肌癥的患者需評估病灶范圍,必要時聯合藥物治療。
3、巨大肌瘤或疑似惡變:
直徑超過10厘米的肌瘤可能引起輸尿管梗阻或靜脈血栓,需限期手術。若超聲顯示血流豐富、邊界不清或短期內快速增大,應排除肉瘤樣變可能,術中需進行快速病理檢查。絕經后肌瘤增大者需高度警惕惡變風險。
術后建議低脂高纖維飲食,限制紅肉攝入以減少雌激素水平波動;可練習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3個月內避免負重及劇烈運動。合并貧血者需補充鐵劑和維生素C,定期復查血紅蛋白。計劃妊娠者需根據手術方式肌瘤剔除/子宮切除咨詢產科醫生最佳受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