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表現為皮膚反復出現紅色或蒼白色風團,伴有瘙癢,癥狀持續超過6周。風團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通常在24小時內消退但易復發。
1、風團特征:皮膚表面隆起紅色或蒼白色斑塊,邊界清晰,形狀不規則。風團中央常因水腫壓迫呈蒼白區,周圍繞以紅暈。輕度按壓可見暫時性褪色,解除壓力后恢復原狀。
2、瘙癢程度:多數患者主訴中度至重度瘙癢,夜間癥狀加重。搔抓后可能出現劃痕癥,即皮膚受機械刺激后線性隆起。部分患者伴隨灼熱感或刺痛感。
3、發作規律:皮損呈游走性,舊疹消退后新疹在其他部位出現。溫度變化、情緒緊張或運動出汗可能誘發癥狀。約40%患者合并血管性水腫,表現為眼瞼、口唇腫脹。
4、病程特點:癥狀反復發作超過6周,部分患者持續數年。寒冷性蕁麻疹患者接觸冷水后出現風團,膽堿能性蕁麻疹表現為運動后1-2毫米小風團。皮膚劃痕癥患者搔抓后產生條狀風團。
5、伴隨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全身反應。胃腸道黏膜受累時產生腹痛腹瀉,喉頭水腫可導致窒息風險。約30%患者存在甲狀腺功能異常或自體免疫疾病。
慢性蕁麻疹患者需避免辛辣食物、酒精及人工添加劑,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適度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緩解癥狀,冷敷可暫時減輕瘙癢。記錄每日飲食與接觸物有助于識別誘發因素,必要時進行過敏原檢測。保持規律作息與心理放松對控制復發具有積極意義,嚴重發作時需及時就醫評估全身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