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腸炎可通過觀察右下腹疼痛、食欲減退、低熱、惡心嘔吐、白細胞升高等癥狀自查。盲腸炎通常由闌尾管腔阻塞、細菌感染、淋巴濾泡增生、糞石嵌頓、腸道寄生蟲等因素引起。
1、腹痛特點:
典型盲腸炎疼痛始于上腹或臍周,6-8小時后轉移至右下腹麥氏點,呈持續性鈍痛。按壓麥氏點出現反跳痛需高度警惕,咳嗽或行走時疼痛加劇具有診斷意義。
2、消化系統癥狀:
約90%患者伴隨食欲驟減,早期可能出現惡心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若出現糞樣嘔吐提示可能發生腸梗阻。發病12小時后仍無法進食需考慮就醫。
3、體溫變化:
早期體溫多維持在37.5-38℃之間,若超過38.5℃可能提示闌尾穿孔。測量腋溫時應對比左右腋窩溫差,右側體溫較左側升高0.5℃以上有參考價值。
4、感染指征:
白細胞計數超過10×10?/L有診斷意義,中性粒細胞比例超過75%更支持細菌感染。居家可通過觀察舌苔判斷,舌質紅絳伴厚膩黃苔多屬濕熱瘀滯型。
5、特殊體征:
腰大肌試驗陽性表現為右側臥位時疼痛減輕,閉孔內肌試驗陽性提示盆腔位闌尾炎。直腸指檢發現右側觸痛準確率達80%,但非專業人員不建議自行操作。
自查期間應保持半臥位休息,禁食高脂高纖維食物,可飲用適量淡鹽水。每日測量三次體溫并記錄疼痛變化,若出現持續高熱、全腹壓痛或意識模糊需立即急診。恢復期建議選擇清蒸魚、山藥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劇烈運動以防殘端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