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胸悶氣短可能由生理性缺氧、貧血、妊娠期高血壓、心臟負荷增加、呼吸道疾病等因素引起,需通過吸氧、補鐵、血壓管理、體位調整、對癥治療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缺氧:妊娠中晚期子宮增大壓迫膈肌,限制肺部擴張空間,導致通氣量下降。建議采取左側臥位減輕壓迫,每日進行深呼吸練習,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2、妊娠期貧血:鐵元素需求增加可能導致血紅蛋白合成不足。動物肝臟、菠菜、紅棗等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可輔助改善,重度貧血需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琥珀酸亞鐵、多糖鐵復合物等制劑。
3、循環系統負擔:血容量增加50%使心臟負荷加重,可能伴隨心悸、下肢水腫。控制每日鈉鹽攝入低于5g,睡眠時墊高下肢,監測血壓變化。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需評估心功能分級。
4、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或呼吸道感染可能誘發支氣管痙攣。保持居室通風濕度40%-60%,接觸花粉粉塵時佩戴口罩。急性發作期可使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禁用含麻黃堿類藥物。
5、子癇前期:全身小動脈痙攣影響胎盤血流灌注,典型表現為血壓≥140/90mmHg伴蛋白尿。限制活動量,每日常規檢測尿蛋白,必要時住院接受硫酸鎂解痙治療。胎兒監護顯示胎心異常需緊急剖宮產。
孕婦每日應保證瘦肉、深海魚等優質蛋白攝入,進行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運動,睡眠時長不少于8小時。持續胸悶伴胎動減少超過12小時,或出現視物模糊、持續性頭痛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