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膝蓋疼痛可能提示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半月板損傷或痛風性關節炎四種疾病。早期表現為關節僵硬,進展期出現持續性疼痛,嚴重時可伴關節畸形。
1、骨關節炎:
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是主要病因,與年齡增長、肥胖密切相關。典型癥狀為晨起關節僵硬,活動后緩解,久站或爬樓梯時疼痛加劇。X線檢查可見關節間隙狹窄,治療以非甾體抗炎藥聯合氨基葡萄糖為主,體重管理能有效延緩進展。
2、類風濕關節炎:
自身免疫異常導致滑膜炎癥,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特征為對稱性關節腫痛,伴有晨僵超過1小時,血液檢測類風濕因子陽性。早期使用甲氨蝶呤等抗風濕藥可控制病情,晚期可能出現關節"天鵝頸"畸形。
3、半月板損傷:
運動創傷或退變導致半月板撕裂,表現為膝關節交鎖感和彈響。MRI檢查可明確損傷程度,一度損傷可通過理療恢復,三度損傷需關節鏡下行半月板修整術。長期未治療可能繼發創傷性關節炎。
4、痛風性關節炎:
尿酸結晶沉積引發急性炎癥,常見于第一跖趾關節,但膝部受累占15%。發作時關節紅腫熱痛明顯,血尿酸檢測值常超過420μmol/L。秋水仙堿可緩解急性癥狀,長期需服用別嘌醇控制尿酸生成。
日常建議采取低沖擊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避免爬坡和深蹲動作;飲食中增加深海魚類攝入補充ω-3脂肪酸,痛風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冬季注意膝關節保暖,可使用護膝分散壓力;補鈣同時配合維生素D促進吸收,50歲以上女性每日鈣攝入量應達1000mg;疼痛持續超過兩周或伴關節腫脹發熱時,需及時進行關節液檢查排除感染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