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發燒后起紅疹可能由幼兒急疹、病毒性感染、過敏反應、細菌感染、藥物反應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物理降溫、抗病毒治療、抗過敏處理、抗生素治療、停藥觀察等方式應對。
人類皰疹病毒6型感染是幼兒急疹的主要病因,表現為高熱3-5天后體溫驟降,軀干出現玫瑰色斑丘疹。皮疹無需特殊處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即可,避免抓撓刺激。該疾病具有自限性,發熱期間可給予對乙酰氨基酚退熱。
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腸道病毒感染可能引起發熱伴皮疹,手、足、口腔等部位可能出現皰疹樣皮損。病毒感染通常采用對癥治療,發熱時進行溫水擦浴物理降溫,皮疹處可涂抹爐甘石洗劑緩解瘙癢。
發熱期間服用的退熱藥物如布洛芬可能引發藥疹,表現為彌漫性紅色斑丘疹伴瘙癢。發現過敏需立即停用致敏藥物,必要時口服氯雷他定抗過敏治療。嚴重過敏出現呼吸困難需及時就醫。
鏈球菌感染可能引起猩紅熱樣皮疹,表現為全身彌漫性充血性點狀皮疹伴楊梅舌。這種情況需要青霉素類抗生素治療,同時監測有無腎炎等并發癥。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現脫屑現象。
抗生素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遲發型藥疹,表現為固定性紅斑或蕁麻疹樣改變。需詳細記錄用藥史,及時停用可疑藥物。嚴重藥疹如Stevens-Johnson綜合征需住院治療。
嬰兒發熱出疹期間應保持室內通風,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母乳喂養繼續堅持,已添加輔食者可給予米湯、蘋果泥等易消化食物。皮疹未明確診斷前避免接觸其他兒童,體溫超過38.5℃需及時就醫。觀察患兒精神狀態,出現嗜睡、拒食、抽搐等表現應立即急診處理。日常護理注意記錄發熱與皮疹的時間關系,就診時向醫生詳細描述病情變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