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應性皮炎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典型表現為皮膚干燥、劇烈瘙癢和反復發作的濕疹樣皮損。判斷是否患有特應性皮炎需結合臨床癥狀、病史及家族過敏史綜合評估。
一、典型臨床癥狀:
特應性皮炎患者通常出現皮膚干燥脫屑,伴有劇烈瘙癢感,搔抓后易形成紅斑、丘疹或滲出性皮損。皮損分布具有年齡特征:嬰幼兒期多見于面部、頭皮及四肢伸側;兒童期以肘窩、腘窩等屈側部位為主;成人期常見于頸部、手部及眼周。慢性反復發作的病程是重要特征,部分患者伴隨皮膚苔蘚樣變或色素沉著。
二、輔助診斷標準:
臨床常用威廉姆斯診斷標準,需滿足主要標準加三項以上次要標準。主要標準為皮膚瘙癢;次要標準包括屈側皮炎史、全身皮膚干燥史、個人或家族特應性疾病史哮喘/過敏性鼻炎、兩歲前發病。實驗室檢查可見血清IgE水平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但非診斷必需指標。
三、鑒別診斷要點:
需與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銀屑病等皮膚病區分。接觸性皮炎有明確致敏物接觸史,皮損邊界清晰;脂溢性皮炎好發于皮脂腺豐富區域,可見油膩性鱗屑;銀屑病典型表現為界限清楚的紅色斑塊覆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可見薄膜現象和點狀出血。特應性皮炎患者常合并魚鱗病樣改變或掌紋癥等皮膚表現。
特應性皮炎患者日常需避免過熱洗澡,水溫控制在32-37℃,使用無皂基清潔劑;沐浴后3分鐘內涂抹含神經酰胺的保濕霜,每日至少兩次;選擇純棉透氣衣物,避免羊毛等刺激性材質;保持室內濕度40%-60%,溫度18-22℃;記錄飲食日記排查可能誘發加重的食物;瘙癢發作時可冷敷或輕拍代替搔抓。中重度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紫外線療法或系統治療,合并感染時需及時抗感染處理。建立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增強體質,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