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蟲叮咬后皮膚常出現中心點狀紅腫或黑點,周圍伴有環形紅斑,部分患者會感到局部瘙癢或輕微疼痛。蜱蟲叮咬痕跡與普通蚊蟲叮咬不同,其口器會長時間嵌入皮膚,需仔細觀察才能發現。
一、典型癥狀識別:
蜱蟲叮咬初期表現為直徑約1-3厘米的紅色丘疹,中心可見深色凸起物蜱蟲軀體,48小時內可能發展為牛眼狀皮疹。部分患者會出現叮咬處硬結或水皰,伴有灼熱感。若發現皮膚附著芝麻大小的灰黑色蟲體,且觸碰時蟲足輕微蠕動,基本可判定為蜱蟲滯留。
二、與其他蟲咬的鑒別:
蚊蟲叮咬通常呈現散在性紅腫,無中心嵌入物;跳蚤叮咬多為成串小疹群;螨蟲叮咬常見密集針尖樣紅點。蜱蟲叮咬的特殊性在于蟲體持續吸血時會導致皮疹逐漸擴大,且可能傳播萊姆病、森林腦炎等病原體,需特別關注是否出現發熱、關節痛等全身癥狀。
三、高危暴露情況判斷:
近期有草叢、灌木叢接觸史者需重點排查。蜱蟲偏好附著于人體溫暖濕潤部位,如腋窩、腹股溝、耳后、發際線等處。兒童被叮咬后可能出現持續哭鬧,因蜱蟲分泌的麻醉物質會使幼兒產生異常刺痛感。
發現疑似蜱蟲叮咬后應使用尖頭鑷子貼近皮膚夾住蟲體頭部垂直拔出,避免扭轉或擠壓蟲體導致唾液反流。操作后需用碘伏消毒傷口并保存蟲體供檢測。后續兩周內需每日測量體溫,觀察是否出現游走性紅斑、頭痛、肌肉酸痛等癥狀。日常戶外活動建議穿淺色長袖衣褲,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蟲劑,歸家后及時沐浴并檢查全身皮膚皺褶處。若出現持續發熱或皮疹擴散,需立即就醫進行萊姆病抗體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