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關節炎的藥物選擇需根據具體類型和病情嚴重程度而定,常用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和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等。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目標為緩解癥狀、延緩病情進展和改善生活質量。
非甾體抗炎藥是緩解關節炎疼痛和炎癥的常用藥物,如布洛芬、雙氯芬酸和塞來昔布等。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減輕疼痛和腫脹,但長期使用可能對胃腸道和心血管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和地塞米松具有強效抗炎作用,常用于急性發作期或病情較重時。這類藥物能快速緩解癥狀,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骨質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和羥氯喹等,主要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關節炎。這類藥物通過調節免疫系統,延緩關節破壞和病情進展,但起效較慢,需長期服用。
生物制劑如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和白細胞介素抑制劑等,是近年來治療關節炎的新型藥物。這類藥物針對特定炎癥因子,療效顯著,但價格較高,且可能增加感染風險,需謹慎使用。
除藥物治療外,關節炎患者應注重日常護理。保持適度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等,有助于增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改善關節功能。飲食上應多攝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亞麻籽等,具有抗炎作用。避免過度勞累和寒冷刺激,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定期復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