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綜合征患者懷孕后可通過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定期監測凝血功能等方式治療。該疾病通常由自身抗體攻擊血管內皮細胞、胎盤血栓形成傾向、既往流產史等因素引起。
1、藥物干預:
低分子肝素如依諾肝素、達肝素鈉可抑制血栓形成,需皮下注射至分娩前。阿司匹林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胎盤血流,每日口服75-100mg。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適用于合并系統性紅斑狼瘡者,需監測血糖及骨密度。
2、凝血監測:
每4周檢測抗心磷脂抗體、狼瘡抗凝物滴度變化。D-二聚體超過正常值3倍需調整抗凝強度。血小板計數低于50×10?/L時應暫停抗凝,血紅蛋白低于70g/L需輸血支持。
3、產科隨訪:
妊娠12周前每周超聲評估胚胎存活,16周起每月監測臍動脈血流阻力指數。出現胎動減少、宮高增長停滯需緊急排查胎盤梗死。分娩方式選擇需綜合評估宮頸條件及抗凝藥物使用時間。
4、血栓預防:
臥床期間穿戴梯度加壓彈力襪,每日踝泵運動300次。補充Omega-3脂肪酸可降低血液黏度,深海魚類每周攝入2-3次。避免長時間乘坐飛機,必要時空腹時間控制在4小時內。
5、并發癥管理:
子癇前期患者血壓需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尿蛋白超過2g/24h時考慮終止妊娠。胎盤早剝表現為突發腹痛伴陰道流血,確診后需立即剖宮產。產后出血風險持續至分娩后6周,需延長抗凝至產后42天。
每日保證30分鐘低強度有氧運動如孕婦瑜伽,避免仰臥位運動。飲食增加深色蔬菜攝入補充葉酸,限制動物內臟減少維生素K干擾抗凝。保持每日2000ml飲水預防脫水導致的血液高凝,睡眠時抬高下肢促進靜脈回流。產后哺乳期需改用華法林抗凝,定期檢測INR值維持在2-3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