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頻需根據病因選擇藥物,常見治療藥物包括M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和中成藥等。
一、膀胱過度活動癥相關尿頻:
M受體阻滯劑如托特羅定、索利那新可抑制膀胱逼尿肌過度收縮,減少尿急和尿頻癥狀。這類藥物適用于無明確器質性病變的膀胱敏感度增高患者,可能出現口干、便秘等副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配合盆底肌訓練和膀胱訓練能增強療效。
二、下尿路感染所致尿頻:
細菌性尿道炎或膀胱炎需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感染控制后尿頻自然緩解,同時需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沖刷尿道。絕經后女性因雌激素缺乏引發的尿頻,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改善尿道黏膜萎縮。
三、中老年女性壓力性尿頻:
合并盆底松弛者可選用α受體阻滯劑坦索羅辛改善排尿阻力,需注意體位性低血壓風險。中成藥如癃閉舒膠囊對輕中度排尿異常有調節作用,含有的黃柏、車前子等成分具有抗炎利尿功效。
日常需記錄排尿日記明確誘因,避免攝入咖啡因及酒精等利尿物質。穿著寬松衣物減少腹部壓迫,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凱格爾運動每日3組、每組15次能增強盆底肌力量。合并糖尿病者需嚴格控制血糖,夜尿增多時可嘗試睡前3小時限制飲水。若伴隨血尿、發熱或腰痛需立即排查泌尿系結石等器質性疾病。